日思录(一)
People became deeply emotionally involved with the program. Weizenbaum tells the story of one of his staff who would ask Weizenbaum to leave the room when she talked with ELIZA. When Weizenbaum suggested that he might want to store all the ELIZA conversations for later analysis, people immediately pointed out the privacy implication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y were having quite private conversations with ELIZA, despite knowing that it was just software.
ELIZA是一个模仿荣格式心理学家的对话机器人。她使用的技术是极为简单的,只不过是预先存好了一些问话的模板,根据用户话里的关键词进行问话罢了。
Men are all alike. IN WHAT WAY They’re always bugging us about something or other. CAN YOU THINK OF A SPECIFIC EXAMPLE Well my boyfriend made me come here. YOUR BOYFRIEND MADE YOU COME HERE He says I’m depressed much of the time. I AM SORRY TO HEAR YOU ARE DEPRESSED
简单是简单的,然而却是最早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机器人。这个机器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捕捉了人的心理了。荣格式的心理学家以诱导试的提问为主,不管问的问题如何简单,被试却不以为然,而是期待从这些随意的问题中挖掘出深意。这未尝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与其说是心理学家在治疗,不如说是人的自我宣泄罢了。
最近和康小广同学一直在讨论一些关于理论计算机的问题,起因是我对纽大的计算机教育体系感到不满。作为一个二流的学校,对于理论计算机丝毫没有涵盖。我对周围同学的水平也感到失望,坦白来说我自己的水平也不高,按理是不应该说这个话的。准确的说,是周围同学的水平和复旦物理系的水平差距很大。但是这个话说出来又确实是一句废话,论学术能力和刻苦程度,复旦的学生当然是无可匹敌的了,所以我也不该有什么埋怨。
和康小广同学争议人类建立的科学体系到底是不是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了的。宇宙诞生的时候,形式逻辑的规则,物理系和数学是已经确定了的,化学作为物理学的衍生品也是存在的。至于生物学,这样具体的依赖地球生命的学科,我和他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比如地球科学,生物科学不是一个严密的公理体系,且非常依赖随机情况,比如地球的形成等等。既然无法从公理体系中推导出来,那么也就不是宇宙诞生之初就能确定的(先验)。但是如果你非要说A -> B这样的形式推演是先验的,我觉得没有问题,但他确实不包含任何具体的内容。有个类似的问题是猴子打字机,其实提出的是类似的问题。我觉得具体的数学的存在和古体诗有些类似。形式逻辑的规则是先验的,就好像上帝创立宇宙之初规定了这些。唐诗的规则确定了之后,古汉语的意义与字数是稳定的,那么所有唐诗的可能性都被卫衣的确定了。所以说与其说诗人在创造诗,不如说诗人是在某种情境下发现了诗罢了。但这些思想仍然是非常trivial的。
最近在看SCIP,其实应该是一门入门的编程书。我和康小广同学在一起看,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大的趣味,作者确实想用数学的方式为编程的一些东西做出定义。知乎是个好东西,知道了函数式编程的存在让我感到很兴奋。康明宇同学还推荐我看范畴论,然而我不得不说实在太过抽象。现在的我也很难抽出时间看这么抽象复杂的书籍了。底层的编程和数学还是有一些联系的。
我最近真是深为各门课的project所苦,明明啥也不会,却让我们自选题目,自由度大的情况下知识不充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今天(16号)又费了许多时间研究了一下Squad(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发现要在剩下的20多天里完成实在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任务,我觉得把所有的细节搞懂至少需要一个礼拜。其实主要的内容也就是深度学习,而且还是nlp中常用的一些深度学习技术,对我而言非常陌生。然而做Twitter的Sentiment Analysis感觉未免太普通了,还要搜集资料想办法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最近开始听许多中文的Podcast,许多也饶有趣味。譬如高晓松的栏目,别的不说,首先声音非常好听,其次内容极有趣味。但这个人的问题确实是何不食肉糜。北京人确实大气,尤其是北京姐们。近来又花了许多的时间找新的Podcast,又发现了36氪和马未都的播客,虽然还没有听,但是应该挺有意思的。脱口秀的话,博物志不错,听了一集,好像嘉宾都是从事博物馆相关工作的。新闻酸菜馆也不错,上次听了主持人的美国游记,虽然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新鲜感了。非洲游记那篇不错。科学脱口秀也挺有意思,可惜停播了,一帮北京人,大都是中科院系统的博士,主要讨论生命科学范畴里的东西,但是北京人讲话就挺有意思。文化土豆没听多少,感觉主持人的社科水平其实挺一般的,但是还在及格线吧,属于比较文青的。政见出的针尖和听觉多味馆还可以,基本延续了政见的一贯风格。其他还有不少暂时我还没听,不好评价。说来我听的英文播客更多些,很多质量非常高,但不知道最近怎么了,听英文的老容易走神。突然想起来很多人推荐罗辑思维(知乎),我觉得内容的趣味性还行,但是罗胖的声音太难听了,我实在是听不下去。
今天探索了下喜马拉雅,发现还是太下里巴人,里面的东西更接近中年人的品味。搜了下复旦,结果发现傅杰在里面开了两个栏目哈哈,卖的还挺贵,100人民币。看看前面几个销量高的,算了算流水有些令人发指。中国人真是世界上最爱学习的民族了,给自己多充点的理念深入人心(大误)。
这两天在折腾两门课的Project的问题,感到极其的焦虑,这两天实在是看不下去,就随手刷了部剧东京女子图鉴,久闻大名,终于有空看了下,所幸一集也就20分钟,一共11集,不至过于荒废学业2333,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种20分钟的剧集,节奏比较快。看完挺有感触的,身为一个男性真是幸运。同时也对日韩女性表示同情。日韩的阶级固化也令人唏嘘。哎,这个也属于老生常谈了。作为一个苦出身的孩子,我对主角可谓心有戚戚焉。
我发现我千万不能买开心果,买了肯定以光速吃完233,之前在伯克利就是这么胖的。。这篇完全完全沦为我的流水账了,估计除了我自己,应该是毫无可读性的吧。用碎碎念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
哦对了,周五自习的时候碰到了一起上课的一个印度姑娘,我问她要不要一起吃晚饭,她一开始拒绝了,但是问我要不要去喝下午茶。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快到饭点了,但是她好像还挺坚持的,我就同意了,全程都很尬,我还讲了很多没有分寸的话。我感觉我英语能力完全没有进步,逻辑复杂了就一塌糊涂,估计好多东西那姑娘都没听懂2333。其实基本上没法交流。。。
已经废话说到我不想再说了,打字是在太累了,为什么讯飞没有电脑版呢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