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我决定要回复一下写周记的好习惯。
上周我主要精力还是在摸鱼,又看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摸鱼
关注的重点其实还是贸易战。我比较在意的是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有一个视频讲关于中国工业革命的理解,当然我觉得他的质疑是有意义的,至于他自己对于这个过程的解释,我觉得不是很满意。
另外两个外国专家对中国工业革命的理解:
这两个人都很有水平,Ross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极力劝阻苏联采取所谓的休克疗法,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对的。但是他对中国所取得成就的夸耀有些夸张。Martin在10年前在Ted做过一个演讲,他那个时候就预见了中美之间的冲突和中国崛起给西方带来的冲击。
与之类似的还有陆克文在2015的演讲。
美国这边对待中国的态度变得强硬和一致起来,这个主讲人是一个银行家,他非常支持川普的政策。
我还看了另外一个关于对话半导体产业政策的讨论,他们觉得不太可能会取代美国的地位,因为这个产业需要的资本太多了,而且并不是光烧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从他们的观点其实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还是比较冷战思维的,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就是另外一个苏联的翻版。我也觉得半导体行业想要替代美国有些困难,但是做到关键行业自给自足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我这周在吃饭的时候把HBO的新剧《切尔诺贝利》看完了,虽然是在Lithuania拍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斯拉夫人,但是整个故事的编排和节奏还是让人明显感觉一股美国味,一种孤胆英雄式的英雄主义。所以大刘的一句评价真的没错,《三体》不能让美国人拍,美国人拍就变味了。
提到Chernobyl,李永乐有一个解释为什么爆炸的视频很清楚,不过至于为什么控制棒的尖端使用石墨他没有细讲,可能是觉得比较复杂就略过了吧。
既然提到了苏联,我就有一个问题,苏联在解体前好歹也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实现全盘资本主义化后,继承遗产最多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就去工业化了呢?
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维持和产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苏联帝国真是太可惜了。
一不小心看到高晓松的一期晓说,讲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里面谈到中越军力当时的对比,也谈到了这场战争对当时冷战格局的影响。当时中美交好,这个也可以看做是中国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规则的一个投名状。
范畴论
康明宇去年的时候就给我推荐过一本范畴论,只不过我一直没看。有个 Bartosz Milewski写了一系列教程,整理成了一本书《Category Theory For Programmers》,挺好看的。我最近开始学习Idris,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Type Development With Idris》这本书写的还可以,但是其实并不适合初学者。原因是因为这时一本很大程度上专门将Idris细节的一本书,Idris是用Haskell写的,基本上就是引入了Type做为Frist Class的Haskell。高级的一些应用其实都涉及到Functional Programming的许多知识,他都并不细讲。
要想很好的理解Edward的这本书,最好还是结合BM的范畴论,尤其是理解Monad。Haskell构建了一个范畴叫做Hask,非常的数学化,没有范畴论的基础是无法理解的。
我上周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看完了BM的视频,作者名字太难念了,我就叫BM了,BM的视频分了三部分,和书里三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对应的。
看完视频我又看了看书,其实是相当轻松的,因为BM关注的是范畴论里和编程直接相关的,数学的定理较少,主要还是关注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注重举例,所以看起来非常流畅。和书相比,视频更加主动概念的推导,你可以看出某一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一步一步更加清晰。
收获不小,我觉得他对Monad的部分讲得很好,尤其是Howard Curry Isomorphism,将逻辑和编程一一对应,非常有趣。C++里的Template可以视作是类型上的装饰(embellishment),比如List这种Container和Funtor是一种对应关系。
其他还谈到了许多数学上的概念,我现在看的不多,还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understanding,但是我一直觉得如何设计和论证一门语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看了眼他的Linkedin,他原来是搞超弦理论的,波兰人,还在微软当了8年SDE,今年居然已经67了,完全看不出来,这经历也是蛮传奇的了。
下周
下周看看能不能把Monad吃透,然后要啃一篇State Machine的文章,再看点Idris。Opt还没来,已经94天了,移民局(USCIS)在吃屎吧。政府这个办事效率,还是国内好啊。
上上周去了一趟Highline,Vessel正好在Highline的出口,顺便看了一眼,挺好看的,不过。。。Vessel这玩意一点用处都没有,专门给人看的,这也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