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与爱情等
居然已经一个月没有更新了。这两天在家里正好有点感冒,正处于极度的摸鱼状态。最近一直在玩,日子过得挺开心的。就上来更新一下,以飨那些关心我的人(并不存在)。
感恩节基本上就玩掉了,和康小广在纽约逛了一圈有跑去波士顿找董寰玩了。
VR真是挺好玩的,尤其是VR电影,360度的视角真的会完全改变电影行业。
VR的游戏相对来说就体验稍微差一点,主要是软件开发的问题。很多游戏并没有很好的利用VR的优势,让我感觉是披着VR外衣的2D游戏。
眩晕真是一个大问题,我和康明宇买了unlimited的票子,但是两个半小时以后都晕的不行。
又去MoMA逛了一下,在康明宇的带领下体会到了消费主义的快乐。封面图就是这次的Yugoslavia(南斯拉夫,名字和英文一点关系都没有)建筑展,非常喜欢前苏联这种未来主义的建筑,非常反重力,具有想象力。封面是科索沃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Kosovo),和俄罗斯科学院的那个金色大脑有异曲同工之妙。放了一篇未来主义的文章在最后。
波士顿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MIT的土豪,真的是一种由内到外散发着土豪的气质。从建筑的外观到装饰的细节,都是NYU和复旦这些二线学校无法比拟的。可能由于是感恩节吧,波士顿给我的感觉非常的安静。整体来说,建筑也比纽约更登样,街道更为整齐,除了气候寒冷之外,给我的感觉非常的好。 哈佛也是不错的学校,尤其是博物馆的藏品让我感到震惊。原本以为只是跟NYU Gray Gallery,或者复旦蔡冠深人文馆这种有两件展品就敢开博物馆的程度。哈佛的人类学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 Ethnology at Harvard)和自然历史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连在一起。人类学我兴趣不大,一楼展的都是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什么的,二楼是玛雅文明。本来就这么走马观花的过去了,但是我走到玛雅那个展厅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块大石头,感觉非常熟悉。一块四方的石头, 四个侧面是浮雕像,中间是玛雅象形文字,等下,这不就是和破解玛雅文字有莫大关系的那块帝王谱系碑吗!周围的浮雕像是玛雅王,中间的文字则记录了玛雅王系的出身时间个登基时间。这块碑极大的推动了玛雅文字的破译(虽然最直接的发现并不是从这块碑开始的)。这样一块在玛雅学上这么重要的东西就在哈佛的博物馆里,而且直接展现在你面前,练个围栏都没有。哦对了,这块碑的名字叫做Altar Q。我之所以知道这个是对密码学比较感兴趣,我放了一个知乎的回答在末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自然历史博物馆更是刷新了我的三观。我不是一个很喜欢逛博物馆的人,这个原因我之后说,但是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我是去过的。但是从藏品的丰富程度和展程的布置与效果来看 ,上海自博是比不上自然历史馆的。堂堂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居然连一个大学的博物馆都比不上!首先从展程的逻辑上来说,自历馆呈现了生物进化的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而且标本,化石极其丰富,让人目不暇接。要说缺点,可能就是超大型的展品并没有特别多。这一点可能是受限于场地。场地可能也是另外一个因素,自博的场馆太大了,导致藏品的密度较低,降低了游览的体验。哈佛馆则短小精悍,1个小时就可以走完,从而带来更为丰富和密集的体验。
逛完哈佛这个自然历史博物馆,我突然体会到了博物馆对一个社会的意义。眼见为实,假如这是19世纪,人们听到进化论总会将信将疑,然而这样一个博物馆,呈现了完整的化石和标本历史,足以打消大部分人的疑虑。所以博物馆的多少和好坏,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积淀。所以巴西这样的国家,连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博物馆都能烧了,可见政治败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所以博物馆真的是有社会教育的意义的。
但是为什么我不喜欢逛博物馆呢,就是因为大部分的博物馆并不是面向所有的大众,他们面向的更多的是专家而言的。而面向大众的那些博物馆许多对于我来说又没什么意义。因为比如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自然历史博物馆可能教育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虽然欣赏一下还是很预约。但是Met的展成对我这样一个对美术史和艺术史尚不熟悉的人来说,可能也就是图个新鲜,并不能体会到什么特殊的东西。可能唯一的意义就是知道这些在教科书中存在的东西在历史上真实地存在过吧。
博物馆展品的开放很重要啊,这些展品承载了历史的信息。比如说Altar Q,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真的只有在哈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个展品,或者去过这个博物馆的人才能熟悉,这样对于玛雅历史的突破性进展只能由极小一部分人做出。甚至假如这件物品并不是展品,而只是静静的堆在一个仓库里,那么玛雅文明的面纱可能要晚。其实就算是现代,博物馆展品的电子化和共享化做的也不全然尽善尽美。想要足不出户接触到这些信息还是很困难,但是起码有了可能性。Met在这方面做的是真的好,所有的展品都有高清的图片。时代变了,大家的思维也在变。以前世界上的博物馆都会有一条规定,那就是禁止拍照。在镁光灯的年代,是因为光线对文物和展品有破坏作用。然而到了数码相机的年代,这么做的原因完全是博物馆为了挣钱罢了。博物馆的商业化许多与展品的高清图片有关系,比如出书,明信片,各种袋子,本子等周边都是博物馆商店的利益所在。博物馆为了保护这块利益从而禁止了观众对展品进行拍照。然而这个共享的时代,也终于发生了变化。然而国内的许多博物馆还是因循旧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说到展品,我又想到国内媒体喜欢宣传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这点固然没有错,但是和那些殖民主义国家比起来,多样性未免差了许多。从亚述,波斯,新疆,中亚,乃至非洲印度,他们真是抢了不少好东西呀。然而美国这种new money也是比不上欧洲老牌国家的。可惜这种世界博物馆的景象是不太可能能在国内欣赏到了。这么说来,觉得国内的视野果然还是狭窄很多。想到古人动辄胸怀天下,率土之滨的气魄,现在的中国人还是差了许多。
然后波士顿的倾茶博物馆(Tea Party Museum),门票贵的要死,居然要25刀,相比之下哈佛两个博物馆菜10刀真是良心价了。可能第一次参观这种互动形式很强的博物馆,感觉还是蛮新鲜的吧。一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演说。男演员扮演一个积极分子,观众则扮演当天倾茶的群众,女导游则负责解说并给男演员捧场。男演员会激情昂意的向大家演说,顺便把历史背景和缘由讲清楚。不得不说,演员真的很敬业,饱满而富有激情,可能是当天去的人比较少吧。之后演说的地点转移到了船上。到了室内则是用全息投影,动画和电影的方式又展现了Lexington的起义以及殖民地对母国的斗争等等。其实25刀主要是人工费吧哈哈哈。之所以要用这种方式也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展品吧,其实还蛮尴尬的。后来和陈老师聊天,陈老师跟我说自由之路(Free Trial,Boston的一条有历史意义的路线,路中铺红砖以示纪念)上的博物馆全是这个套路。
说到气候寒冷,到波士顿的第二天真的是有生以来,呆在户外温度最低的时候。零下11度,体感零下18度。董寰和长安甚至没穿羽绒服,我穿着篮球和厚厚的羊毛袜,但是在寒冷的北风面前仍像赤着脚光着屁股迎风舞蹈。这个体验直接导致我们几个在室内度过了接下来的行程。
对,这几天完全没有学习。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室友的感觉真好啊。怀念本科一个寝室热热闹闹的样子,有时候兴致好早期和董寰一起去吃汤包。 每到寒暑假,就我和董寰赖在人去楼空的寝室里。一到假期,就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的时间都很容易打发。但是董寰已经是我毕业后见得最多的人了,今年已经碰了3次头。那晚大家喝的微醺,正是
主稱會面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也不知下次这么多人能重聚是何时。
随便发了一张自拍,结果下面一帮人吐槽我油腻的。诶呀,胖是胖了呀。然而胖了又怎么样了呢。不管我是胖一点还是瘦一点,美一点还是丑一点,日子里的烦恼总是一样不少。我对这种完全是社会形成的审美深通恶绝。要是搁在古代社会,有个大肚子怕是风度翩翩的富贵相吧。尽管从一个理性主义者的角度来说,肥肉是我所厌恶的东西,是人类进化速度更不上环境改变的一个遗迹。在现代社会之中居住的人类完全用不上的一个多余的东西。上次测体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大概是82公斤,体脂20%左右吧。还是稍微减减吧,减掉5%的体脂就是整整6公斤了。对我这种人来说,减肥应该是个很爽的过程吧,会从这种自虐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快感吧。
最近打算养成一个习惯,把自己想看的书跟电影什么的做一个清单。然而改一下生活习惯,每天做一个当天的to-do list,然而一项一项去做。这么做是想每天抽一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起小时候每天写完作业后差不多就该上床睡觉了,这时候总会进行1小时的睡前阅读。我想重拾这种乐趣,我还有太多的东西想看啊。最近听了一期Stoner的节目,我终于不是唯一看过这本书的人了。非常的激动,听说John Williams还有其他三本小说,而且每一本听说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GEB我是一直想读的,甚至专门为了这个学了一个暑假的数理逻辑,现在终于打算看起来了。忙永远是一个心态问题吧,每天摸鱼的时间感觉就能有2,3个小时了。
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啊。
最近生活里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其实我身边的好朋友应该都知道了(得益于我到处瞎几把说)。就是我和学妹(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陈老师)终于在一起了,最近处于一种冷静的热恋期,说冷静是因为我刻意的避免过热,我希望将我们之间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炽热但是没有超过理性限度的范围内。过度的情感是有害的,这个听起来真的非常Socrates了。但是认真的来说,热情还是需要控制一下的,毕竟不是在高中那种时候了,可以啥也不干成天想着恋爱的日子。She is young, has a lot to achieve and exploer. 不管怎么说,爱情总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吧。另一个人也只是意味着旅途不再孤单,可以一起分享沿途的美景,在道路崎岖难行的时候互相扶持。将另一个人变成自己的全部就好比舍弃了沿途的美景,只盯着另一个旅伴而前行。这样一幅画面,不管怎么看,总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然而也有特殊的时候,或许是那沿途的景色太过不堪而将爱情作为自己唯一的寄托也是有的吧。
生活还是很奇怪的好吧,不管你走哪条路,该有的疑问和烦恼还是一样不少。但是遇到陈老师之后,我总算觉得在爱情方面总有一些小小的光亮了。谣传卡尔维诺(Calvino,从没看过他写的书,但总觉得引用他的话似乎很有逼格)有一句话
死亡,是这个世界加上你再减去你。
这种光亮甚至让我觉得,就算我一生碌碌无为,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仍然是无怨无悔的。上帝若要问我,我会说
因为我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爱情)。
这么说可能过于夸张,但是确实是我的所思所想。因为陈老师是一个可以让我看着就产生高潮(心理和生理上)的女人。她是我心智成熟之后所喜欢的第一个人。这么说也可能对于之前的恋爱过于残酷。怎么说呢,从前的恋爱,更像是实验室里的几次失败的实验,是儿童蹒跚学步的跌撞。孩童在学步的时候是不知道走路是怎么一回事的。那样的蹒跚,也很难说是走路了。遇到陈老师,则真正的让爱情这个概念具象化了。就好像进化论这件事情你长久是知道的,然而真正心悦诚服是走进博物馆看尽无数的化石和标本的那一刻。
现在是2018年12月3日,我很讨厌xx让我的生命变得完整这样的话,仿佛你的生命就到此为止了似得。我也很不喜欢为了取悦另一个人,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假话。虽然这种说法非常直男,但是我对于虚伪的事物真的非常讨厌,我是一个对于真善美的东西有着无限的追捧的人。我可以接受对别人虚伪,但是我无法接受对我爱的人虚与委蛇。所以我说,陈老师,一个创造出完美爱情的女人。I not only say it, but also mean it.
不知不觉居然写了这么多,其实这篇已经写了好多天了。就不特地发朋友圈了,有缘人见吧。假如你碰巧看到了,欢迎留言。